欢迎光临广东承信公路工程检验有限公司网站!

020-84635625

020-34863976

NEWS
新闻中心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广东承信公路工程检验有限公司

电 话:020-84635625 

          13922134796

传 真:020-34607175 

销售:18925935629 
邮 箱:gzcxjy@126.com

网 址:http://www.gzcxjy.com

地 址: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华腾路22号35栋

研发试验基地: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公路780-1号

新闻中心 NEWS

您当前的位置是: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中国交通报》集中报道广东省农村公路十年建设成就

人气:4849   发表时间:2016-03-21 10:18:36

《中国交通报》集中报道广东省农村公路十年建设成就


《中国交通报》集中报道了广东省农村公路十年建设成就,包括01版《建管养运协同奏响农村公路新“粤章”》(通讯稿)、05版《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交通保障》(专访刘志庚副省长)、05版《砥砺奋进粤行粤畅》(专访贾绍明副厅长)、06-07版《留连粤土阡陌交通魅惑力》(各地市经验报道)、08版《农村公路发展成就特刊》(省公路局专版)。详细内容如下:

 
建管养运协同奏响农村公路新“粤章”

汽车开进田间地头,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大埔县湖寮蜜柚专业村、大黄坑茶叶专业村、溪背坪桑蚕专业村、大坑陶瓷专业村等一批路通财通的村庄在广东涌现。
肇庆广宁的砂糖橘热销,韶关重阳镇地膜西瓜、桑蚕等增产,潮州文祠镇橄榄、杨梅等季节性水果走俏,云浮云安县南盛柑橘十里闻名……农村公路建设改变了农村的交通条件,切实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随着国家启动国民休闲计划,“休闲游”、“农家乐”迅速催生出新的旅游市场,带动了地方特色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农民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解决农村“行路难”问题,是惠及广东省数千万农民的伟大工程,也是破解当前广东省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等问题的现实出路。自2003年以来,广东省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整体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公路通达范围和通畅水平均有了很大提高,解决农村“行路难”问题取得阶段性胜利。
发展农村公路需要上下合力,责任到位。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明确目标,落实补助。省交通运输厅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技术政策,协调重大事项,建立联络员制度。省公路局成立督导组,抽验、核查全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进度,督导资金拨付、使用。
发展农村公路需要制度落实,措施到位。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先后出台了系列管理制度,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规范交(竣)工验收和资金监管工作。全省开展了农村公路质量年活动,增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意识,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水平。
发展农村公路需要典型引路,示范到位。自2011年以来,广州、肇庆、阳江、韶关及梅州五市开展通客运班车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示范路段改造。农村公路建设注重因地制宜,量力而为,推广惠州模式、梅州模式、肇庆模式、韶关模式。
发展农村公路需要技术支持,监督到位。省市积极组织培训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技术人员,落实质量责任。从2005年开始逐年安排农村公路质量监督专项费用,专项用于农村公路质量的监督检查,实现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监督100%覆盖。
 
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交通保障
——访广东省副省长刘志庚


广东省共投入资金1294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政府补助258亿元,地方自筹1036亿元),新增县道3326公里,乡道21287公里,村道65138公里,完成农村公路路面硬化里程11万多公里,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2010年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设,每年完成5000公里较大自然村通村公路路面硬化。

农村公路的建设大大改善了广东省广大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效解决了农村行路难问题,拉近了城乡距离,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村容村貌得到改观,农村公路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亮丽的风景线。
本报记者  李春晓
广东是经济大省,走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前列。农村公路的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建设“幸福广东”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日前,记者就落实中央精神、筹集建设资金、发展农村客运与物流等问题专访了广东省副省长刘志庚。
记者: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公路建设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农村公路建设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要通过创新体制、完善政策,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广东省是如何落实中央领导批示精神的?
刘志庚: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民生、服务“三农”的重要内容,广东省不断提升农村公路的安全水平、畅达水平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快农村交通运输发展,积极助推解决“三农”问题、助力农村小康早日实现。
广东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以实际需要和支撑能力为依据,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公路建设,对农村公路建设计划、补助政策、招投标、施工管理、质量监管、资金使用、工程验收七方面内容公开。同步实施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继续完善农村公路附属设施,加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安保工程和渡口改造力度,提升农村公路的抗灾能力和安全服务水平。
在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广东省始终注意强化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要求各地结合广东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推动农村公路向“建养并重、均衡发展”转变,确保“建即有养、养即到位”。因地制宜实施形式多样的农村公路养护模式,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
记者: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水平提高的最突出问题。请问,广东省农村公路的补助资金来源是怎样的?
刘志庚:广东省通过多渠道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省从燃油税替代性返还资金中下达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专款专用。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积极协调同级财政部门落实《广东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安排每年不少于500元/公里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并根据经济发展和农村公路养护情况逐步增加。但实际上,省财政每年安排7.5亿元建设补助、2.5亿元养护补助,与地方的需求、人民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记者:在实际采访中发现,广州等地农村的经济活力被极大地激发出来,跟发展农村客运和农村物流直接相关吗?在这两方面,省里做了哪些工作?
刘志庚:农村客运与农村物流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提供了保障。
广东省坚持做好农村公路客运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道路客运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完善分配方法。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省财政厅出台《广东省城乡道路客运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做好成品油价格补助工作。建立全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广东省城乡道路客运健康、持续发展。大力发展跨市公交,推进短途客运公交化改造,促进区域道路客运一体化。把农村客运安全管理放在重要位置来抓。
在做好农村货运物流管理方面,广东省也积极进行了一些探索。结合各地区实际,做好农村货运物流发展规划,加强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的有效衔接,促进城乡货运物流的协同发展和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农村货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建设县级物流分拨中心、乡镇物流站、农村物流点,逐步形成层次分明、功能设置完善的三级农村货运物流网络。鼓励大型货运物流企业到农村地区设立经营网点,完善物流布局。积极引导建设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实现货运物流企业、农户、生产生活物资提供方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提高物资的配送效率和服务水平。
 
砥砺奋进 粤行粤畅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贾绍明谈农村公路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按照中央、交通运输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广东省交通部门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逐步完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农村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突出成绩,实现了跨跃式发展,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便利出行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养护管理年为抓手
实现“五个到位”“四个提高”
在“十一五”完成镇通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解决农村行路难问题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广东交通部门全力推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响应交通运输部号召,及时制定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并部署落实。
记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的实施效果如何?
贾绍明:3年来,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交通运输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广东省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整体状况取得较大改善,农村公路养护水平和通畅水平均得到提升,基本建立健全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做到了“五个到位”(管养责任落实到位、机构人员配备到位、制度制定执行到位、资金筹措管理到位、监督检查考核到位),实现“四个提高”(提高管养能力、提高路况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
通过管养年活动,各级政府把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领导亲自抓,落实具体部门、人员的工作责任。明确办事机构,完善工作制度,组织好本辖区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在全省上下形成“政府重视、上下联动、社会关注、群众参与”的浓厚氛围。
各县(区)交通运输局积极争取县级政府在政策、资金、机构设置等方面的支持,协助各镇级人民政府设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或明确负责农村公路管养的职能部门,专门负责乡道公路日常养护和小修保养的检查、监督。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进一步推进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稳步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长效机制。
截至2013年年底,广东省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经常性养护率县道100%、乡道70%、村道50%,全省平均经常性养护率达50%。农村公路路况稳定,优良率稳步提高,中等路率逐步上升。全省农村公路路面技术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农村公路路基、桥隧构造物、沿线设施等逐步完善。
全省农村公路基本实现常态化管养。示范公路保持路面平整、路肩整洁、边坡稳定、排水畅通,构造物、沿线设施完好,标志标牌和安保设施齐全完善,绿化美观,路产路权得到有效保护。
先行先试勇探索
典型示范闯新路
  记者:截至目前,广东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整体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公路通达深度和通畅水平均有了很大提高,农村客运工作也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请您分享一下加强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广东经验。
贾绍明:在交通运输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地方政府和交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广东省2003年至2013年共投入资金1294亿元,完成农村公路路面硬化里程11万多公里,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2010年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设,每年完成5000公里较大自然村通村公路路面硬化。
在此期间,除了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外,广东省主要在以下几项工作中发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开展全省养护大检查,促养护管理。2012年7月,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对全省公路养护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参照交通运输部国检的要求,其中对农村公路的路况和管理规范化两方面进行检查。全省共检测县道3840公里(占21.36%),乡道1860公里(占2.04%),对行业管理、服务保畅、日常养护、大中修工程、桥隧养护、基础管理和养护技术、路政管理等14部分进行了检查和评价。对管理中好的做法进行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并要求整改到位,有效提升了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水平。
完善规章制度,先行先试。为规范广东省农村公路养护招投标管理工作,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省交通运输工程造价管理站编制了《广东省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招标文件范本》,自2011年5月1日起试行。因行政审批改革等原因,广东省未进行公路养护资质的认定工作,目前韶关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较为规范,通过在本市域内开展农村公路养护资质认定,取得了较好效果。由于《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明确国家将会规范养护资质管理,因此,省交通运输厅要求韶关市按照先行先试原则,完善其养护资质管理办法,为广东省出台公路养护相关规定积累经验。
典型示范,推动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为检查2011年广东省农村公路安保工程落实情况,配套完善广东省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实施意见,推进“十二五”广东省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2011年11月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召开农村公路示范路段改造工程管理工作会议。强调开展农村公路安保示范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并将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示范路段改造工程列入《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考核中。要求按照“安全经济、因地制宜、综合整治”的原则,提出符合广东省实际的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理念、原则、标准、技术要点等,重点突出平面交叉口等安全隐患点的整治原则和措施。
落实养护管理主体,理顺管理养护隶属关系。2013年,省交通运输厅要求各地市进一步理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隶属关系,将市、县公路管理机构(即公路管理局)管理养护的农村公路,统一交由市、县交通主管部门或由其委托所属地方公路管理总站负责管理养护。将由市、县交通主管部门或由其委托所属地方公路管理总站管理的国省道划归同级公路管理机构(即公路管理局)管理养护,理顺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隶属关系。
逐步完善农村公路附属设施。按照“因地制宜、轻重缓急”的原则,逐步完善农村公路附属设施,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服务水平。下达农村公路附属设施补助资金,逐步对已完工的镇通建制村公路的排水、道班房、错车道及安全设施等附属设施进行完善。
 
留连粤土阡陌交通魅惑力

    村路,宽阔、弯曲,像条条白色缎带,把散落在南粤大地的座座村落,紧紧串联在一起。
让奔走在小康路上的每个村庄和每个人,都能依托通村入户的农村公路,找到各自的“优势”位置,拥有平等的权利谋求幸福生活,10年来,广东省各级管理部门、当地政府、基层单位和沿线村民,无不竭心尽力,共同孕育农村公路的“生”,精心呵护农村公路的“长”,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的“安”,尽情绽放农村公路的“美”。
如今,广州、深圳已跻身“超大城市”,粤东西欠发达两翼、粤北山区通过农村公路的助推和带动作用,近年来大力提升农业经济,使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生活质量看齐成为可能。在农民看来,既然可以过上城市生活,还能坐拥青山绿水,那么不如留下来,在泉林之下,山野之间,建设更美好的家园。
有路走  走好路
韶关市地处广东省北部,与湖南省、江西省交界,毗邻广西,素有“三省通衢”之称。
目前,韶关不断推进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县通镇、通建制村、通300人以上自然村的公路路面都已完成路面硬化,较偏远、经济落后的自然村也在逐步实施公路路面硬化工程。“有路走,走好路”是山区老百姓最普遍的要求。
  路硬化  心欢畅
始兴县司前镇墟镇至甘太村农村公路受损严重,沿线刘屋、温下、黄沙和甘太4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的5000多名村民出行受阻。
深渡水瑶族乡横岭村天菊片区属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天塘、良塘、邱屋、谭屋、吴屋等5个村民小组的900多名村民与外界连接的只有一条低洼不平的泥沙小路和一座铁索桥。该铁索桥于1995年修建,桥小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致使村民农副产品无法外运,严重影响了村民耕作。当地村民急盼建设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建桥工作还列入了始兴县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4号建议。
城南镇杨公岭新村曾经是始兴县乡镇中为数不多的文明新村,整齐的楼房、整洁的水泥路面曾让人羡慕不已。如今,这条长期受超载车辆碾压的路已经变得坑洼不平,影响了当地村民出行,村民期盼能早日修好。
在始兴县马市镇的镇党委办公室里,柴塘村、都塘村、岭头村等村干部向记者表达的诉求都是盼路修通、盼路修好。
为进一步改善当地群众出行难问题,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始兴县交通运输局将这些路段建设纳入了农村公路硬化计划中。目前,司甘公路硬化工程完成1800米,已正式通车。
新建设的长48米、宽4米、高8米的天菊大桥,投资78万元,也已建成通车。横岭村的村支书王衍香说,这座桥村民也盼了几十年了。村民筹资、外出老板资助、政府资助,还有交通运输局的大力支持,多方努力才把这座桥建起来。村民说:“建好桥方便多了,现在可以多搞点农产品,运输方便才敢多种。过去种一亩田都很辛苦,现在能走机械,种两三亩田也不费劲儿。”
今年6月,杨公岭村乡道318线大井头至杨公岭柑场段公路改建工程举办开工仪式的时候,现场去了好多村民,他们早就盼望着能对这条坑坑洼洼、走车扬灰的路改建重修。村民说:“我们多年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希望在施工中尽量把质量搞好点,今后走路行车就更加方便、更加安全了。”据介绍,乡道318线沿线途经4个自然村,该工程的建设将惠及约5000人口。
走得便利行得安全
据韶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罗缵锦介绍,至2008年年底,韶关市投资约15亿元,完成通1276个建制村农村公路建设5500公里,镇通建制村公路建设任务提前一年全面完成。
从2009年开始,韶关市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连续几年将通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化400公里建设列为市政府为市民办实事之一。截至2014年10月底,全市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355公里,投资约10.1亿元。
  经过1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建设,韶关市共完成8855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除了通达、通畅,各地交通部门还大力改善农村公路技术状况,进一步完善安全设施,推进平安公路建设,努力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水平,保障农村公路完好、安全、畅通,使农村公路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但在实际工作中,某些现实问题仍制约着农村公路的发展。据一线交通部门的工作人员反映,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农村公路建设的责任、资金来源都是由政府文件规定的,是临时性的。市、县的配套建设补助政策只负责通建制村的公路,村与村之间的连接路以及连通大的自然村的公路并没有涉及。
另外,农村公路建设标准较低、易毁损,未来将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夏季的汛期,山洪灾害频发,容易摧毁农村公路,而修复资金缺口大,当地政府无力出资及时修复,影响当地群众的出行。因此,如何加大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资金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如何加大水毁灾害修复资金的投入,确保农村公路长期可持续发展,将是摆在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开源节流破解筹资难题
江门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是粤西地区和西南各省通往珠三角和粤港澳的交通要道,扼西江以及粤西沿海交通之门户,贯通整个珠三角地区,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2004 年至2014年,该市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约14.5亿元,完成里程2790公里,直接受益人口约150万人。昔日一条条“万补路”、“黄土路”,如今变成“奔康道”,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多方筹资  加大资金投入
农村公路里程长、点多、资金需求大。近几年,江门市新农村公路建设每年实际完成任务约230公里,每公里农村公路建设造价约45万元,除150公里省厅按每公里15万元、地市交通部门按每公里5万元补助外,余下资金由各市(区)、镇村负责筹集。
江门市公路管理总站站长韩光告诉记者,全市把筹措工程建设资金作为加快新农村公路建设的突破口来抓,克服畏难情绪,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多年来,在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同时,他们采取了“四个一点”的办法:一是积极争取各市(区)财政补助;二是各市(区)交通部门加大“交通六费”替代性资金的投入;三是发动群众,争取企业、华侨、外出乡亲捐资修路,如2008年台山籍海外华人华侨共捐赠各种款项累计745万元用于家乡农村公路建设,旅港实业家黄道益捐赠185万元支持台城、水步等镇的多条农村公路建设,旅美乡亲谭仕贤捐赠100万元支持河北至罗霞村委会公路建设等;四是符合条件的工程适当简化程序,降低前期工作费用,促使项目尽快开工。
实践证明,用“上级补助一点、市财政支持一点、镇村自筹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方法进行农村公路建设,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但新的问题出现了,台山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邹广繁反映,当地群众要求进行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设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但每年下达的农村公路建设指标少,资金补助少,无法满足当前的建设需要。
针对这个现状,各地也在积极想办法。台山市冲蒌镇副镇长李星火指着刚建成的1公里的村路对记者说,这条路就是他们借着“扶贫双到”的好政策修起来的。
适度超前  花小钱办大事
开平市是江门的一个县级市,20年前农村公路还比较落后,全市农村公路硬化里程不足300公里,基本全是沙土路。雨天满地泥浆坑槽,晴天泥尘满天飞,影响乡镇群众出行,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1996年后,开平市农村公路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2008年完成全市镇通村委会道路水泥路面硬化建设。
从2010年开始,开平市农村公路硬化建设有了质的飞跃,于当年5月正式组织实施通200人口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化建设工程,至2012年12月底,累计完成投资7700.42万元,建成自然村水泥道路171.12公里,完成3年计划建设里程132.95公里的128.71%,惠及全市199个自然村。
通200人口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的圆满完成,更加坚定了开平市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信心和决心。2013年,开平市积极完成上级交通运输部门下达的26.67公里农村公路项目。2014年,该市下达了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设计划共57.076公里,项目总投资2688.57万元,其中上级交通部门补助资金520万元,市财政安排补助资金727.87万元,镇、街道自筹资金1440.7万元,项目覆盖全市13个镇及街道,共惠及103个自然村。
开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谭悦告诉记者,今年广东省给开平市的计划是27公里,但实际上他们建了57公里,多出来的30公里由财政解决。
  记者在数天的采访中发现,广东农村公路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由于地方配套从2003年的3成增加到如今的5成,大多数的山区市建设资金缺口大,资金压力不小。开平市的农村公路建设即是如此。谭悦说:“这些年,开平农村公路的建设里程和建成时间适度超前,是因为延续了好传统,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花小钱办了大事。”
致富路通达民心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干流中下游。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东邻穗、深、港、澳等经济发达地区,背靠祖国大西南,是经济发达地区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枢纽。
贡柑供起了新楼房
贡柑种植是肇庆市德庆县的主打产业,全县95%的农民都有种植。但在没有形成规模化之前,产业凌乱,贡柑的品质、产量、销路都有问题,农民大多选择出外打工。
从2004年开始,县政府鼓励党员干部带头种,县、村带头人大面积种植,一年产值达几十万元,很快将该产业带动推广起来,村里搞种植的人也越来越多。贡柑产业随之兴起,看到了商机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返乡承包土地搞种植。一些头脑灵活的村民甚至将产业链进一步延长,当他们看到每年广西、四川等地的商贩来德庆收果,贩运比种植赚钱更多的时候,受此启发,也购置汽车参与到运输环节中。
德庆县马圩镇古垒村的李绮华大姐告诉记者,自从种植贡柑,她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六七亩贡柑,年纯收入七八万元,比当老师的丈夫挣得还多,家里也盖了大屋买了车,配置了各种家电,感觉跟城里人的日子没区别。
赶上丰收年景,富余劳动力也能被带动起来,年老的、没有技术的半劳动力,就做些挑选、简单加工的工作。他们说:“60天的工,每天60块钱,一个收获季,随便就赚个三五千元。”
这一切,得益于农村公路的建设。肇庆市委办公室扶贫办的陈震说:“公路和桥梁对带动产业发展有直接作用。路窄桥小的时候,大车开不进来,价钱也上不去。路修好了,桥修缮改造了,贡柑的价格自然翻着番地往上涨。”  据统计,2003年以来,肇庆在全市范围内展开“村村通水泥路”的农村公路建设大会战,截至2014年10月底,全市共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建设8155公里。
李绮华告诉记者,她将来还要扩大种植规模,因为路好了,省了肥料运输、果品输出的钱。据村支书估计,近10年,德庆县新建的楼房有八九成是柑橘产业拉动的。
我们的路我们养
肇庆市广宁县横山镇罗帷村的陈金桂,干了30年党支部书记,待人宽厚亲和,很难想象他和村民的关系曾经搞到剑拔弩张的地步,甚至一度绝望“不想干了”,而症结就在“路”上。
罗帷村是广东省最大的竹子生长片区,有一望无际的竹林竹海。村里引进了香骨加工厂,对竹产品进行深加工,价格是人工加工品的两倍。竹子、木头是做纸的原料,村路修通之后,由台湾老板投资建设的鼎丰纸业有限公司也在村里落了户。
从传统的原材料输出到如今经过现代化企业的深加工外销,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同一片竹海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当地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素质也提高了。陈金桂说,过去泥巴路的时候,过路的货车擦着一点竹子边儿,村民就不乐意,现在一听说修路,村民都是一拍胸脯:“竹子你随便砍。”
  “这是天壤之别啊,感谢交通部门,帮村里修路、养路,最重要的是帮我处理好了干群关系啊。”一句玩笑话,透着基层干部的辛酸。过去的30年,不知道他吞忍了多少酸楚和苦涩,但一条通村到户的农村公路让整个村子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让苦不堪言的基层老支书眉头舒展。
  “养护工作好开展吗?”
  “特别好开展!”
也许是过去的泥巴路让农民走怕了,老百姓特别爱惜今天的村路,据说路边偶尔有乱堆放的农具,几分钟就被当地村民自己清理了,都不用村委会领导出面。“到处都是村民监督员!”  陈金桂哈哈大笑,很畅快。
村民介绍,当地山里还种植沙糖桔,过去路不好,贩卖桔子的很少进来。但凡进来辆拖拉机,后面得跟着几个人扛着长木头,万一拖拉机陷进泥里好帮忙抬出来。“过去运竹子要肩扛手抬,一下雨都是泥巴,寸步难行。”回忆过去,老百姓连连摇头。
记者看到罗帷村中心小学门前的村路实际上已经建成11年了,但由于养护工作很到位,路况至今仍很好。陈金桂介绍,村里把养护责任落实到生产小组,分路段养护,碰到难题找村委会解决。交通部门提供机械,请村民割路边杂草,给工钱。多年来,村镇政府与交通部门合作得很好。
  “之前我真是不想做村干部了,开展工作太难了。现在很舒心,因为村民很满意。所以,一定要维护好这条路,积极配合交通部门。”路,改变的不止是陈金桂这样的村干部,还有更广大的农民;路,改变的也不止是生活条件本身,还有心情、心态和思路。
在梅州邂逅大自然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是广东的边远山区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四面低山环绕。农村公路网络的建设和不断完善,有效地改善了梅州的投资环境,加快了梅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
绿色经济先行崛起
梅州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一个落脚点和衍播四海的出发地,是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被誉为“世界客都”。
客家文化特色资源丰富多彩,包括千年古镇、客家围龙屋、客家美食、客家养生保健药膳等。如今,建立在自然生态、人文环境、保健体验基础上,结合观赏、品尝、游乐、避暑、避寒、康体等形式的养生旅游在梅州悄然兴起。在梅州梅县区,记者走进了地处松口镇德化村的南寿峰健康产业园,在这里,原始森林被群山环绕,参天大树林立、古藤蜿蜒曲折、小溪流水潺潺,水融蓝天,山体连绵,让人大开眼界,流连忘返。
据南寿峰健康产业园总经理陈冬介绍,这个天然大氧吧有很好的交通优势,距离市区约30公里,去剑英纪念园约8公里,而门前的农村公路则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未来市场前景可期。
  “要致富、先修路”,农村公路的建设,对发展梅州经济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梅州市交通运输局地方公路总站站长吴文安表示,只有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才能使梅州丰富的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才能使梅州蕴藏的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仅如此,农村公路的建设,还可以拓宽梅州农村信息和商品流通渠道,使本地的农副产品更好地进入流通领域,从而提升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据介绍,梅州现有金柚、慈橙、茶叶、油茶等特色主导产业基地,已被确立为“广东省韩江上游油茶、茶叶产业带”;梅州的的水泥、陶瓷、建材、电力、烟草、矿业加工等支柱型产业也不断地向外推广。这些正是在交通不断发展、道路不断延伸的基础上形成和壮大的。同时,梅州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拥有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叶剑英元帅故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雁南飞、尽享湖光山色的养生乐园雁鸣湖、雄奇险峻的平远天道、“梦里客家”桥溪古韵、别具客家风情的客天下、千年古刹灵光寺、梅江樱花谷及休闲与保健俱佳的丰顺温泉等众多休闲胜地。梅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余其豹说:“要充分发挥地方山水人文优势,开发梅州的旅游产业,就要采取有效措施,打造好旅游公路,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搞好公路绿化美化。只有路通了,才能够吸引人流,才能够达到‘引进来’的目的。”
  “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梅州是广东的欠发达山区,与其他地市相比,底子薄、财力弱,但是历届市委、市政府本着“宁愿亏财政不能亏民生”的宗旨,积极探索“小财政”办“大民生”的新路子,在改善民生上毫不惜力,同步推进农村公路路面等级提升和完善公共交通网络结构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和公共交通服务的广度、深度,让人民群众“实打实”受惠。
  2003 年以来,梅州市农村公路建设经历了以建设为主向建管养运并重的转变。在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方面,地方公路部门主动作为,积极调整公路建设思路,提高主要道路和旅游公路的建设和养护标准,促进农村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梅县区地方公路总站站长黄勇青介绍,当地农村公路的管护资金按照“群众‘一事一议’筹一点、爱心人士(外出乡贤)捐一点、沿线企业和受益车辆帮一点、县乡镇挤一点、市里补一点”“五个一点”的方式进行筹集,从而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筹资途径。吴文安表示,由省市补助、县级投入、镇村自筹和其他资金共同组成的多渠道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筹措机制,建立健全了养护资金的保障体系,加大了梅州市的农村公路资金筹集力度。
多年来,地方公路部门积极转变工作思路,致力于做好预防,强化养护,防患于未然。在道路状况良好或是病害刚出现的早期就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进行修复,以保证道路的完好和交通安全。同时,路面执法工作须臾不放松,地方公路部门按照重点线路重点巡查,切实掌握具体线路行驶车辆的车型和通行时间,积极配合综合执法部门,采用固定治超与流动治超相结合的路面堵截治超方式,加强执法,保障监管。
  经过多年的努力攻关,至2013年,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5058.54公里(县道1964.75公里、乡道9935.63公里、村道3106.46公里、专道51.7公里),占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的88.78%。实现了所有县(市、区)通二级或二级以上公路,县到镇通三级或三级以上公路,所有建制村通水泥路,300人以上自然村通公路的目标。
从跳出农门到守业立身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东大门。近年来,受益于惠州市委、市政府“建设开放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战略部署,目前惠州已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生活圈”,实现了与广州、深圳、东莞等周边城市交通的全面对接。
在宜居村庄享受城市生活
在惠阳区良井镇矮光村,村民李贤亮老人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提到路他就呵呵地笑出声音来,不管记者抛出什么问题,他都是自顾自地回答:“有路好啊,我80几岁的人,家里有车,儿女都在身边。”
据矮光村支书李仁聘介绍,  2012 年,惠州凭借“幸福文化”荣登“2012中国最具特色文化竞争力十佳城市”榜首。另外,已三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在良井镇,记者看到,由玉蓝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房地产项目已接近封顶。镇党委书记林建合介绍,镇办房地产项目,良井不算首创。他说:“现在老百姓有钱了,有改善生活的愿望和条件。如果村里有相对好的居住环境,同时能享受到城市的生活质量,卫生条件好、交通便利、上学方便,村民愿意在本地购房置业。”
据了解,该楼盘五六成的业主是深圳的上班族,从深圳福田到镇上只需1个小时的车程。林建合说:“一家人好山好水地享受个周末,实在是惬意的事情。”与此同时,周末经济催生出了新的产业。深圳家庭租种当地老百姓的土地,委托老百姓管理,周末来摘菜。除了让家人吃得健康,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农作物是怎么长出来的,明白餐桌上的食物来之不易。
  “没有村路,深圳的车是进不来的。有路好哇。”李贤亮老人呵呵地笑着,在一旁提醒记者。在矮光村村委会村民议事室的墙上,记者看到有村民代言人留言板。没想到,村路也有代言人。
对李贤亮这样80多岁的老人来说,物质应该不是最主要的诉求,享受城里人的生活,享受均等化服务,在他们看来。而最让他们感念的,恐怕是和家人在一起。
中国农村,多的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在一起”三个字,何其容易何其难。在广东惠州,情况有所不同。
培养有技术的新一代农民
李仁聘在外打拼多年,现在安心扎根农村,他对记者说:“过去,我们的目标是跳出农门,千方百计不用种田。但现在变了,农业很有前途,承包一二百亩土地,种些市场上时销的农作物,比开小工厂的收益还要好。”
  “交通部门确实为整个农村生产、生活的转变,为新农村建设,为农产品外销,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让农村的村容村貌来了个靓丽的转型。”
  “毫不夸张地说,祖辈几千年的梦想实现了。”
几位矮光村的村干部纷纷表示,国家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村路建设,投入和支持力度很大。
的确,2003年以来,惠州全市累计投入26亿元,共完成了7443公里的通建制村、新农村和省级贫困村通自然村村道硬化建设。惠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黄凤巢告诉记者,2014年,广东省下达惠州市第二批57个省级贫困村453公里通自然村公路硬化建设任务,对省未下达计划的,将由市财政按每公里15万元的补助标准先行垫付实施,以确保农村公路发挥更大作用。
  “把农村建设得像城镇一样”是各级政府、交通部门的共同追求。林建合认为,农民收入提高得慢,短板在技能。他告诉记者,环境污染的源头不是工厂,而是农业化肥,实际上因为农民不懂得科学施肥,有七成的肥料都是被浪费的。而耕作大户的粮食产量高、质量好,正是因为他们有技术,懂科学施种,会节约成本。那么,培训就变得非常必要了。他计划着未来按照年龄、家庭情况、专业分工的不同,对农民进行起码半年时间的业务培训,让农民掌握规模生产,会管理,既要懂得研究市场销售规律,还要具备风险意识。
如果农民生产技能提高了,政府再给予一定的资金保障,农民都有劳动荣誉感,有发自内心的干事创业的激情,那么留下来,就不是一道难题。
悦享农村新生活
增城市是广州市下辖县级市,位于广州市东部,地处珠三角东岸经济带黄金走廊,是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发达城市群和产业带的重要节点。
增城,被誉为广州东翼的“绿肺”,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中的绿洲,众山环抱一江穿城,旅游资源丰富,“荔乡仙境”深入人心。
村路提档升级
车行在增城市小楼镇的乡道328坑二线上,记者切身体会到了乡村旅游生态公路的独特魅力。这条全长9.622公里的农村公路,东连省道256线,西接省道380线,不留意根本看不出公路的等级差别。据介绍,K0+000~K3+000路面宽7米,路肩左右各约2米;K3+000~K9+622路面宽6米,路肩左右约1.5米,全线为水泥路面,双向2车道。沿线经过棠夏、西 冚 、迳口、韩村4个建制村,村舍路段设有人行道及供村民休憩的休闲绿地。
记者看到,公路沿线种满了樟树、大叶紫薇、紫荆、勒杜鹃等花木。据介绍,该条农村公路在建设之初就同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以美为重,注重公路与周边环境和景观相协调,可绿化路段绿化率达100%。
增城市不仅注重保持农村公路沿线自然优美的田园风光,而且重视日常养护。在养护过程中,定期更新公路标志、标线,严格规范道路许可审批,避免违章建筑损害路域环境,通过明确路界、整修路面、修复路肩、疏通边沟、设置养护公路牌等精细化养护标准手段,确保路容路貌历久弥新,展现了新农村的新面貌。
增城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马鼎升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为1854.09公里,县道163.126公里,乡道1137.597公里,村道553.367公里,公路桥梁356座,9766延米,部分农村公路已经升级为省道。马鼎升说:“农村公路硬化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水泥路,为群众出行及经济物资流通提供了便捷交通,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幸福农家不远游
增城市是全国著名的荔枝之乡、牛仔服装名城、新兴的汽车产业基地和生态旅游示范区。记者注意到,其荣获的各种称号都是冠以“中国”或“全国”的高规格,比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全面小康10大示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国科技先进市”等。
增城市交通运输局规划建设科李雨生告诉记者:“如今,增城的农民住洋楼、开汽车,交通便利,就在家门口上班、做生意,呼吸着清洁的空气,享受着悠闲的生活,当然‘最具幸福感’!”
在他的描述中,城乡一体化的样本初现端倪。记者了解到,2000年以后,增城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和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目标,逐步实现了发展方式的转变。
  增城历来以种粮为主,果蔬、畜牧、水产并举综合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减粮、增菜、扩花、优果”思路发展商品生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早在1994年就划定农田保护区4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96%;2000年之后,紧紧围绕广州、深圳等大都市的需求,发展以“好吃、好看、好玩、好销、好价”等“五好”为特征的都市农业。
  依托着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增城市已建立300亩以上优质米生产基地49个;100亩以上的荔枝、龙眼等水果生产基地251个;40亩以上的水产品养殖基地201个;年上市量1000头以上的生猪饲养基地52个;年上市量3000只以上的“三鸟”饲养基地167个;年种植300亩以上的蔬菜生产基地23个。
与此同时,增城适时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中心和劳动力市场、劳动保障工作站。2012年,增城市政府决定投入近4000万元,让全市13.4万名低学历中青年农民免费接受教育培训。全面细致地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农民增加收入开辟新路。
盘活市场要素,激发了农村经济的活力。农村公路的连线成网,方便快捷地将资本、科技、人才、能力等提升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要素引入农村,进一步振兴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公路等级水平的提升,带动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促进了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增加了农民非农收入。2014年,增城实施“万家旅舍计划”和“千园计划”,促进了绿色经济崛起。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增城积极探索,为农民致富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



农村公路发展成就特刊

10 年来,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的关怀指导下,广东省公路局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公路建设,同步实施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持续完善农村公路附属设施,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安保工程和渡口改造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公路的抗灾能力和安全服务水平。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行路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从2010年开始,计划每年完成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里程约5000公里,继续推动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设工作不断深入。
先行先试
常态养护多元化
为加强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加大农村公路养护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力度,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机制,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广东省在“一市四县”(梅州市、揭阳市普宁、韶关市新丰、茂名市高州、江门市开平)开展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试点工作。
梅州升格管养机构
由市政府领导,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和各县(市、区)公路站具体负责实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各县(市、区)分别成立了以交通局局长为组长的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升格管养机构。
各县(市、区)政府落实每年每公里500元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规范手扶拖拉机和摩托车公路养路费的使用,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的使用比例。利用路、桥冠名的方法积极发动当地企业和人民群众捐资捐款。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各县(市、区)交通局结合自己的实际,确定本地两种养护模式:一是把乡道的养护全面推向市场,以镇为单位设立乡道养护道班。二是由就近省、县道道班扩容,对边远山区的路段,与村民签订管养合同。
建立健全奖罚制度,严格执行“县级每月自检、市级每季抽检”的养护质量巡查制度,每季度的日常养护经费拨付直接与巡查结果挂钩。
揭阳普宁多“点”筹资
揭阳市普宁成立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任组长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将农村公路管理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职责。
  结合当地实际,主要适用两种养护模式:县道和重要乡道由公路站原道班养护;其他乡道、村道由乡镇村负责。各县(市)公路站设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中心,负责各县(市)公路的日常管养工作,各乡镇(街道、场)设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小组,负责各乡镇(街道、场)的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日常管养工作。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小组在业务上接受县(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中心的指导。
加强队伍建设,对原道班人员和机械进行适当调整和更新充实。其他由乡镇养护的农村公路,由所在村委会推荐积极性较高、工作能力较强、信誉较好的村民,经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小组审核后报县(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中心审批,作为该线路的养护承包人。
该地采用上级补一点、地方财政支持一点、受益村筹一点、村民自愿集一点、海外侨胞和港澳台胞及外出乡贤捐一点、沿线企业助一点、扶贫挂钩单位扶一点“七个一点”的筹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日常养护管理资金问题。
韶关新丰放开养护市场
韶关市新丰县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明确了县级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和交通主管部门的管理养护职责。
培育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建立了韶关市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准入制度,实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从业资质申报、资质审批、资质年审、资格证发放制度,成立了韶关市农村公路养护工程从业资质审核小组。
筹集养护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措为辅。市、县级人民政府每年安排不少于每公里500元的专项资金;争取公路沿线的受益企业、厂矿、林场出资捐资;动员当地乡镇、村委会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筹措;动员公路沿线的村民投工投劳来完善公路的水沟、路肩。其中,省、市公路养路费的80%用于农村公路养护;政府财政专项资金,受益企业、厂矿、林场、村民捐赠的养护资金100%用于农村公路养护。
目前,该地并行着多种养护模式。养护公司制,地方公路管理站对现有的管理人员、道班养护工进行整合,成立养护公司,承担农村公路养护任务。个人承包制,由当地政府推荐当地农村公路养护承包人直接与县公路站签订养护承包合同,负责本地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原公路养护道班承包制,在养护公司未成立前,将公路养护道班附近的农村公路养护由道班承包。
茂名高州推行承包责任制
农村公路由县级地方公路管理站统一养护,每个镇设立农村公路养护中心,由养护中心对辖区内的农村公路养护进行发包,各镇养护中心负责本辖区镇村公路养护工作。
养护员上岗前由市地方公路管理站进行技术培训,养护站每年组织两次养护工人的技术、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
实行承包责任制,调动养护员积极性。养护员每月定期发放固定工资,另外奖励工资在年终按路况考核情况发放,对先进养护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不完成任务、表现差的养护人员给予批评教育,必要时给予撤换。
江门开平细化养护任务
市政府为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市交通局及下属地方公路管理站为日常管理责任单位,市公路站下属的道班以及各镇政府(街道办)组建的养护机构为生产实施单位。各镇政府(街道办)成立相应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安排专责人员、生产工人、专用车辆。
全市征缴的摩托车、手扶机养路费的80%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包括大中修、小修保养、安保工程)。由地方公路管理站道班管养的县、乡道养护投资保持不变,由镇政府(街道办)负责管养的乡、村道按乡道每年8000元/公里,村道每年4000元/公里的标准补助,不足部分由地方政府自筹解决。
制定全市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任务,以明细表格的形式发至各个管养单位,明确各管养线路每月的养护承包或补助款。
建立月检和季检的查评考核制度。主要的县、乡道每月查评打分,奖励与查评结果挂勾;由镇政府(街道办)管理的乡、村道每季度查评一次,按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拨补助款。
同步完善
安保工程护身心
从2003年9月开始,广东省启动以“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十年磨剑,广东共实施安保工程14147公里,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发生交通事故的伤亡程度,改善了全省交通网状况,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公众出行的安全系数。
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从2003年9月开始,为贯彻落实全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工作座谈会的精神,按照交通运输部的统一部署,广东省全面开展以“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以下简称安保工程)实施工作。
2003 年以来,全省实施安保工程14147公里/26774处(含重要县道及旅游公路),  投入资金34.92亿元(其中交通运输部补助投资2.94亿元、省级补助投资8.34亿元)  。其中国省干线公路完成7848公里/16424处,共占计划里程的125.46%,完成投资27.42亿元,共占计划投资137.1%;农村公路(重要县道及旅游公路)完成6299公里、投入资金7.49亿元;完成省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联席会议的要求并督办的事故多发路段整治工程115处。
为积累安保工程实施经验,广东省积极开展试点工程,不断提升安保理念。
2003 年,广东省委托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对省道274线和县道548线开展试点设计,在险要地段提高安全保障措施。
2011 年,为总结广东省农村公路的交通运行特征和公路技术条件,制定出重点防控路段判定标准、安保设计要求,再次与交通运输部公路安全研究中心合作,在粤北、粤东、粤西及珠三角和广州5个地级市开展“农村公路通客车安保示范工程”科研项目研究,动工建设238公里通客运班车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示范路段。
安保工程的实施,不仅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发生交通事故的伤亡程度,还改善了全省交通网状况,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在提高交通运输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能力、提升政府形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典型示范
美不胜收风景线
  2003 年以来,广东省连续多年通过召开全省性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的形式,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广成功的建管养经验。通过参观现场,经验介绍,领导鼓劲,树立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的先进典型,提供给地市学习和借鉴。广东农村公路建设因地制宜,量力而为,尽力而行,不拘泥于某一模式或固定标准,通过多头并举,按期、保质地完成了建设任务。
乡道434线富竹—帽子峰公路
  旅游路融入“小九寨”
韶关南雄市乡道434线与省道342线相交,是通往“小九寨”景点的一条旅游线路。
2012 年,根据《南雄通客运班车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示范工程》的要求,完善安全附属设施,通过安装设置钢筋混凝土防护栏、护墩,浆砌片石水沟,急弯路段路基加宽改造等措施,使道路通行能力、安全标准有了明显提高。
南雄地方公路站安排养护作业班组加强养护工作,清培土路肩,完善排水沟,保障公路畅通。每年与养护作业班组签订劳务协议书,明确养护职责。为保证养护质量,各管养站严格执行养护质量考核、实行奖惩相结合的制度,对农村公路养护情况进行月检、季检、半年检、年终检,全面考核管养情况,按照检查结果拨付养护经费。每年举办一线养护工人业务培训班,提高养护管理人员和一线养护工人的业务水平、思想水平,提高管养水平和养护质量。
县道413广利—水南线
依山傍湖  安全便捷
肇庆市鼎湖区县道413广利至水南线按山岭重丘三级公路设计,沿线景色优美,为鼎湖区九龙湖风景区主要通道。2012年该路作为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安保示范工程进行了安保工程建设,为沿线群众营造安全便捷出行环境。
为配合景区环境,融入自然,县道413线在路肩较为宽阔处设置堆土植树、绿化,作简单而实用的防护。同时,因地制宜进行绿美化。在全线路肩宽度较大、适宜植树的路段,集安全防护和绿化为一体。在沿线临崖、临水及危险路段合理设置普通波形钢护栏或钢筋混凝土护栏,提高安全防护性能。
根据线路具体情况,设置一定数量的诱导标志、示警桩、示警墩等示警设施;在公路沿线较小平面交叉两侧,设置道口标柱;路面实施划道路中心黄线、车行道边缘线,并在进入学校、村庄、急弯、易塌方等路段前设置减速带及相应的标志牌等,达到指示清晰、导向明确的效果。
乡道274青里—附麻线
四季常绿  三季有花
乡道274青里—附麻线位于梅州市大麻镇内,是当地主要交通路线和大埔县的旅游线路,具有独特亮丽的景观带和较强的地方特色。
该线路是为创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区而打造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为确保乡道示范路的景观效果,在乡道274线上合理配置乔灌木,选用樱花、红枫、黄槐、紫薇等观赏性较强的树种,搭配红绒球、双荚槐、红花继木等颜色较为鲜艳的花灌木,尽可能提高植物群落的层次感和多样性。在公路附属设施方面,全线已完善标志和警示桩等安保设施,并已安装路灯及全面完成路沿石铺筑。这条路已经成为“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亮丽景观带和极具地方特色的交通精品工程和标志性景观工程,路容路貌焕然一新。